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

病理探源 — 萬法唯心做


經常有病人問,為甚麼他會患這個那個病?我心中的答案是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,感覺很玄,但其實千真萬確,有諸內,形諸外。
一個人的性格可成為疾病的遠因。怎樣的性格就會有怎樣的行為,怎樣的行為就會有怎樣的病,所以把脈大概可知道一個人的性格。如一個脈氣很緊的病人,多數有三個原因:
  1. 長期工作壓力很大
  2. 容易發脾氣
  3. 做事急進
這類人脈氣急,肝氣盛,易有失眠、胸悶、水腫、頭痛、經痛等壓力病;一個脈氣散奐不收,為人多數精神不集中, 喜愛胡思亂想,小孩身上多見,年輕時多未成病,但若二十多歲後仍然脈氣散奐不收,終日天馬行空,且不談他的成就,只談身體就會比一般人更易感冒或易累。

性格可成為疾病的遠因,而情緒可直接影響健康。近年來,多了人喜歡用正能量來形容好的情緒,用負能量來形容壞情緒。其實正負能量皆可致病,只是因負面情緒致病的人較多。 「百病皆生於氣」,不同的情緒,喜怒憂思悲恐驚,任何一種情緒太多或持續都可令氣血運行失常,而直接引發疾病。如情緒不穩定,或長期緊張的糖尿病患者,血糖控制通常較難。長期憂鬱的人,面上會更易有斑。長期處於興奮狀態的人,會心氣過度散奐而容易健忘。
所以一個人的心性不止影響一個人的成就,更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。

防病

養心
心境平和,七情不過,使血氣不因心境而逆行,身體自然健康,但具體如何運作卻是十分困難。
孔子曰:「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」其實不論甚麼年紀亦應時刻提醒自己戒色、戒鬥、戒得, 「時時勤拂拭,莫使惹塵埃」。
在這裡想指出不胡思亂想,跟做事不經思考是不同的,前者是努力除去妄想,後者只是懶惰行為;看輕榮慾與不知廉恥不同,前者是君子,後者是無賴。
養身
雖然心性是病因,但仍須作用在身體這個臭皮囊才可真正致病,故充足體格鍛鍊和食補絕對是可以減少生病的機會。
注意
病若初成,改變心性,斷絕病因,身體應該可自我修復,但若病久,器己成,當用藥,不能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